”五老”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弘扬“五老”精神,使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勇于挑起重担,积极主动作为,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敢于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app学生第一党支部为弘扬“五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学生党员采访了叶伯奎根雕艺术传习所的叶伯奎、长胜街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非遗工坊传承人黄珍兰奶奶两位老专家,及采访了从事教育行业近30年的老教师刘家义老师。
根雕艺术家叶伯奎:坚持传统,寻求创新
根雕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叶伯奎爷爷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根雕艺术创作,至今已有 40 余年。叶爷爷表示:“我爱根雕这门有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底蕴的艺术,根雕是从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中诞生。奇形百态,盘曲虬根经过艺术家们的慧眼,巧妙的构思与灵感迸发,结合创作出来的。好的作品,勉励审示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才是继承根雕艺术的有效之路”,叶爷爷的根雕艺术通过雕刻记录大自然的美丽山川、峰峦叠翠、盘根古树、奇峰异石、清泉飞瀑、奇花异草、鸟语花香,来弘扬人类 文明事业,借新世纪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党的领导下,赞扬中华大地的古老传奇,赞美先烈们用鲜血浸润过的红色土地上美丽多姿的根,用老专家的创新精神感染着青少年的成长。
大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黄珍兰:72道工序织出朴实之美
“你看我,提一下,脚踩一下,就成了。”黄奶奶双脚熟练地踩动踏板,一匹大布就出现了在观众眼前。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已有千余年历史,“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用一纱一线织成的红安大布为红军做过衣服和被褥。因此,红安大布有着鲜明的红色印记,又被称为红军布。”在与黄奶奶的交谈中,采访的学生党员了解到从一团棉花到一块布匹,其主要工序多达72道,包括搓棉条、纺纱、扒线、染线、浆线、倒桶、牵经、梳布、穿纵、穿扣、上机等,核心工序就有11道。近年来,她积极配合红安县,多次举办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培训班,带动全县300余名留守妇女在家就业。
在本次的采访中,不仅增强了我们对红安大布技艺的认知,蕴含在文化长河中浩瀚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明白了,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使命,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热血与奉献,每一代人都担起肩上的重任,勇往直前,为同筑我国乡村振兴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红”教师刘家义:胸怀故乡红安人,拓展学子新视野
刘老师目前任教于省重点中学红安县第一中学,教授生物课程,他的课堂轻松幽默,却又颇具文化涵养,为当地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理工科青年人才。但高中教师只是刘老师的一个身份,刘老师在 2015 年个人建立起微信公众号:红安生活帮,以细说红安事 、细数红安人、细描红安景、细叙红安情为公众号主旨,做红安人学习的伙伴、工作的助手、生活的朋友。自创建以来,下列有:河岸识花,防骗术,红安景、红安文化等十余个栏目,切实为家乡建设考虑,为家乡人谋福祉。
刘老师还为自己的学生开展研学旅游,足迹遍布湖北各重点高校, 如武大、华科等,也有像武汉科技馆、湖北博物馆等科普文学类地点。 在研学旅游中, 他始终坚持“名师作伴,学霸同行。诵励志诗歌,总结一天收获”。每一次的研学旅游,不仅是历史人文的熏陶,同时也是社会效益的体现,畅所欲言中引导青少年的正确的三观建立,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五老”精神是理想信念的追求,意志毅力的凝聚,思想道德的升华,人格魅力的体现,其实质是爱心加奉献。我们要大力弘扬“五老”精神,在教育引导青年健康成长中传承好中国精神的接力棒。
(撰稿:汪奥成、薛红波;摄影:汪奥成;审核:张静)
学生党员采访根雕艺术家叶伯奎老爷爷
学生党员采访大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黄珍兰奶奶
学生党员采集刘家义老教师的公众号图文